溪黃草屬長日照植物,喜光照,怕漬水,怕泥土板結,適宜在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,低洼積水土壤容易引起爛根,常野生在溪邊濕地、村邊、溝邊、田邊及林下。連州溪黃草栽培歷史悠久,其品質與連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土壤、氣候因素密切相關。連州素有“連萬山為一山,連眾水為一水”之謂,瀑泉眾勝,林木蔥蘢,空氣清新。連州土壤肥沃,土層深厚,土質以沙壤、壤土為主,較為疏松,有機質含量在3%以上的土壤占全市自然土壤面積的72%,氮、磷、鉀、鈣等微量元素較多,此外,連州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,光熱資源豐富,春雨、夏暑,秋旱、冬寒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風力小、晝夜溫差大,年平均氣溫日較差9.8℃,光、溫、水自然條件能較好地滿足連州溪黃草生長的需要。由于土壤肥沃,日照強,光合作用充分,晝夜溫差大,便于植物代謝成分的形成和蓄積。
“溪黃草”古籍中未見記載,但作為清肝利膽藥,在連州地區民間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歷史,連州居民迄今還保持著夏天將溪黃草煲水作“涼茶”飲用的習慣。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濕處,新鮮葉片揉碎有深棕黃色液汁而得名。近代出版的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等均收載了本品,并配上植物圖。由于溪黃草功效比較獨特,且對乙型肝炎、黃膽性肝炎、熱毒、目赤、尿黃、尿痛、咽喉腫痛、心煩肋痛、口苦、口臭等多種癥狀有療效,漸漸成為當地居民居家必備的保健品。
圖2 連州溪黃草制品
近年來,連州市連州溪黃草種植面積1萬多畝,年產量3萬多噸,產值達6000萬元。